“话说耳石症”
可能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睡觉时一翻身或者早晨起床一坐起来,立刻感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浑身冒冷汗,保持不动10多秒钟后眩晕自行消失,后来经常起身、躺下、翻身等动作时容易出现短暂眩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不舒服,白天走路、说话和开车都没有问题。
去医疗机构就诊,往往考虑颈椎病或脑动脉供血不足,做了针灸、理疗、打针吃药等治疗,结果并不管用。时间一长,往往不敢睡觉,每次睡觉都是头部慢慢靠近枕头,就怕眩晕发作。就算躺好了也不敢翻身,一翻可能再次天旋地转。由于害怕头晕发作,有时都是坐在椅子上睡觉,不敢靠近床了。
难道这是得了什么怪病?其实,这不是什么怪病,不仅不怪,而且非常常见和多发,专业的病名叫: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名字很长而且有点拗口,不过它还有另一个简单的称呼,叫“耳石症”。没错,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它其实是一种跟耳朵有关的疾病,更准确的说,是“耳朵里面管理平衡的器官”出了问题。所以千万别太小看自己的耳朵了!
大多数人都知道耳朵的重要功能是听声音,但往往忽视了其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维持平衡。耳朵的解剖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又称迷路,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耳蜗负责听觉,前庭和半规管负责平衡。前庭与后上方的三个半规管相通,前庭内有我们的位置感受器,感受器的上部覆盖着耳石膜。用来感受我们头部位置改变,以维持平衡和调节姿势反射。
如果耳石脱落并进入到与其相连的半规管中,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耳石在半规管内随重力作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的位置感受器,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耳石脱落的原因可能为迷路的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内耳供血不足或外伤引起。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得了耳石症呢?耳石症往往有以下一些症状。
1.每次都在头的位置发生改变时诱发,比如躺床,起床,左右翻身时,或者抬头伸手去拿高处东西,或者弯腰系鞋带时诱发一个旋转性眩晕。发作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浑身出冷汗。
2.眩晕呈发作性,停止动作保持不动,眩晕很快消失,但是再做类似动作,眩晕再次发作。眩晕多数不超过1分钟。
3.除了眩晕,没有说话不清、饮水呛咳、看东西重影、手脚及颜面部麻木、耳鸣听力下降等这些情况。
满足上述3条,你很可能就是耳石症了。
治疗方法
耳石症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复位治疗,这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法。我们每个人都有6根半规管,根据发病的半规管的不同,我们选用正确的复位治疗方案,一般经过一到两次的复位治疗,病人基本上能够完全康复,往往不需要药物治疗,复位方法使耳石症的治疗变得简单、有效。如果复位后患者还有头昏脑胀的感觉,可以配合药物对症治疗几天,便会完全缓解,恢复健康。
耳石症的预防主要是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避免过于猛烈的头部运动及外伤。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我院耳鼻喉科拥有本市先进的眩晕诊疗设备,医师队伍技术过硬,如果您被眩晕困扰,请到我们科室进行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有需要随时拨打咨询电话:2259076
文章供稿:张 峰
责任编辑:刘丽雪
排版发布:李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