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我院在门诊六楼会议室召开一例抢救成功病例经验交流会暨医疗质量培训会。旨在使广大医生们从抢救病例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让更多信赖二院的广大患者受益。会议由医务科科长王祁主持,全院临床科室、麻醉科、门急诊科主任及不值班医生参会。
病例讨论

会上,院长姜翠芹首先说明了此次病例讨论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是:就普外一科和心内一科联合抢救成功病例,一是学习和提高急诊急救能力;二是提高医生们对术前依据患者病情,认真讨论和评估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应对措施及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将讨论和评估结果详细向家属(或患者)交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尊重家属及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医疗纠纷;三是结合此病例学习围手术期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凝药物使用知识。意义是:提高医生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信赖二院的患者。姜院长表扬参会人员牺牲休息时间顶风冒雨来院参加学习的精神,要求大家认真听、用心记,以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病例讨论围绕普外一科一例76岁高龄直肠癌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术后第二日连续数次突发心跳呼吸停止,诊断心肌梗死的病例展开。普外一科副主任马宏喆以PPT形式进行病例汇报,并就此病例对直肠癌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手术指征和方法等进行了分享,尤其是对该病例术后抢救成功的过程和体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马主任总结本病例的治疗经验是:首先,术前科室团队高度重视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风险的可能性。科室符文超主任联合心内一科金礼彪主任制定完善的治疗计划及抢救预案,并强调科室医护人员要勤查房巡视患者,及时发现问题和有效地处理问题,这些都为成功抢救患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术前、术中和术后兄弟科室的密切配合很关键,人体是多器官组成体,疾病治疗不可能是单打独斗,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已成为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主任最后自豪地说:“事实证明,我们二院的医疗团队是能打硬仗的团队,未来可期!”
普外一科主任符文超对病例诊疗和抢救情况进行了补充,并强调团队合作对患者成功救治非常重要。该直肠癌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房颤病史40余年,反复心衰5年,手术风险非常高。因此,术前科室就邀请心内一科金主任会诊,共同就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应对措施等作了详细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一五一十向患者的所有儿女交代,同意手术时请他们签署了《手术知情同意书》。符主任邀请金主任全程关注和保驾该患围手术期,因此,当患者术后突发心脏骤停、心肌梗死时,金主任如从天而降般迅速赶到普外一科,在医疗与护理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力挽狂澜,经过惊心动魄、争分夺秒的抢救后,患者于当晚神志恢复,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患者是术后第十日,生活自理及进食水一切正常。
随后金主任就此次患者术后突发心肌梗死病情,详细阐述了心源性猝死的概念、病因、抢救治疗等内容,同时分析了产生猝死的危险因素及触发因素,提醒临床工作人员高度重视。金主任运用临床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不同案例的关键节点,提示动态病情观察的重要性。金主任还对围手术期抗栓治疗进行讲解,使参会人员对围手术期风险评估、抗栓药物的使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医务科王祁科长在病例讨论后,进行了医疗质量培训。她就近期病历质量检查情况从共性问题、个性问题、问题分析、整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反馈。王科长提出,总体来看,病志书写质量较前明显提升,科主任还要调动医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规范病历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医务科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质控检查模式,重在取得更好的质控效果,从而提高终末病历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辽阳二院将始终把提高医疗质量放在首位,以更加高超的医疗技术服务广大患者,不辜负患者信赖!
END
素材|韩依洋 滕小溪
编辑|文宣办